·最新消息

当前位置: 宣传教育主题

[学者笔谈] 邱卫东:保持独立思考

[ 2012年3月18日 ]

■  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学习知识的方法。只有授人以垂钓知识的方法,才能欲用则取,取之不尽。

■  希望同学们注重三方面能力:一是信息搜集能力;二是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归纳总结能力。

■  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关注社会,是交大学子在现阶段应该做到的,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

出世”和“入世”所需要的个人条件是不同的,明确目标之后,就能够少走弯路,在学生阶段就要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最初进入交大读博士,到如今在交大的课堂上执掌教鞭数载,屈指算来,已经历时十五年。我曾经作为学生,聆听交大众多名师的谆谆教诲,也以老师 的身份,和交大的莘莘学子们一同探索信息科学的密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常常在思考,面对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众多青年才俊,应该如何引导他 们,才能让他们不虚度最宝贵的校园时光。久而久之,我慢慢地摸索出一些经验来。

德育与智育

同学们挤过“独木桥”,进入到交大的课堂,不仅仅是要读完本科,或研究生的课程,拿到本科、研究生学位证、毕业证。更重要的是,大学是一个人从 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渡阶段,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在校求学阶段,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形成的阶段,倘若不能在道德品质方 面获得合适的培养和教育,就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有人曾说:“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交大不能出次品,更不能出危险品,因此,我 认为德育为先,只有在健康、高尚的人格基础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造福国家和社会。

可能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分享精神,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在我所接触到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分工日益精细化,个人的价值只有在密切配合的集体中才能实现。如果不能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 之间的关系,即使在学校期间能够取得很高的智育成绩,走向社会之后也不能依靠团队之力,共成事业。因此,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我都会充分利用团队课 题、小组现场讨论等方式,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意识。

另外,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陋习也会在大学校园里有所体现,比如攀比、虚荣等。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沉迷于炫耀式消费,家境较 差的同学则有自卑心理。在和同学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我常常引导他们,精神层面的富足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层面的富足则是微不足道的。品格高尚、学识丰富的 人,不管在物质上是否殷实,依然会受到众人的尊敬。相反,锦衣华服、挥钱如土的人,不管外表如何光鲜亮丽,如果缺乏内在修养,就只是华丽的外表本身。

授人以渔

我所从事的是信息技术安全方面的研究,这是一门一日千里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日俱进。在学校里,同学们仅仅学会知识和一些技能,是难以适应 将来社会发展对他们的要求。除了知识体系的更新外,我们所面临的外部社会环境也会随着时间地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一个技术人员可能成为项目负责人,或者企 业管理人员,这就要求他能够迅速扩大知识面。因此,大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学习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再多的鱼,也会吃 光,就像教会再多的知识,也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潮流,只有授人以垂钓知识的方法,才能欲用则取,取之不尽。

在实践中,我希望同学们注重三个方面能力。一是信息搜集能力。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根网线就能够链接到无穷无尽的信息数据库,这一方面可以让我们 很方便的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提高筛选、过滤、提炼信息的能力。当进入一个新领域的时候,能够快速、全面搜集到有效的信息,是进行新知识学习的第 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二是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习知识所必须的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判断、推理等方法,能够迅速地理清思 路,解决问题。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形成清晰、严密的逻辑思维。三是归纳总结能力。步入社会之后,就不会像在学校里一样,能够接 受到系统的知识培训。相反,获取的绝大部分信息是碎片化的,缺乏连贯性。这就要求能够从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出核心的、能够有助于解决问题所 需的结论。

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是从我自身的体会中凝练出来的,也是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交大所真正获取的能力。我常常想,交大的学子走出校门之后,无一不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无论肩负何种重担,他们都能够以“渔”应对,灵活出色地破解难题,完成任务。

理智与感性

科学与艺术从来密不可分,理智与感性同样可以相得益彰。在交大求学,同学们经过严密地科学训练,都拥有理性的思考能力。以我所教授的信息安全学 科为例,同学们日常接触到的都是代码和处理器,在虚拟世界中以严丝合缝的逻辑防御侵略的黑客。这一方面让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求学和为人态度,但是从另一 方面来说,人们常认为这样的学生会思维固化,缺乏感性的滋养。古人常说“文武双全”,我认为当代优秀大学生也应该能够“文理双全”。希望同学们在加强理性 思维训练的同时,注重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内在修养和气质谈吐,“上得厅堂,下得实验室”。

我经常推荐同学们多去阅读人文类书籍,并有所思、有所得。首先是经济政治方面的书籍,比如《经济学原理》、《国富论》、《资本论》、《货币银行 学》、《公共管理学》、《制度经济学》等经典的入门教材。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作为社会个体,都应当从上述书籍中了解到现代社会的内在运转逻辑。其次是粗通 法律,中国逐渐从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这也是向文明社会演进的过程。同学们学习一些法律原理和相关法律条款,有助于养成人人平等、依法行事的思维习惯。 再次是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以史为鉴,是古今中外诸多伟大人物的思想源泉。阅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世界通史》、《全球通史》以及众多的历史人 物传记等,能够跨越时间维度,站在更高的层面思考当下的社会问题。最后是文学方面,这个可以根据同学们自身的兴趣进行选择阅读,外国经典文学作品、中国古 代文学、四大名著、科幻小说,甚至武侠小说等,都不妨拿来一读。

除此之外,我还建议同学们能够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我在中学的时候,就喜欢集邮,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虽然断断续续,但总算坚持下来。只要有个人的兴趣爱好并坚持下来,如书法、舞蹈、体育活动等,都能够充实心灵,丰富生活。

总之,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很乐意看到交大学子既能够在专业技能上出类拔萃,又能够经纶满腹,博览群书,做一个理智而感性的人。

独立之思考

中国自古以来的知识分子,都有一种悲天悯人、关怀众生的情怀。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却从来也不敢忘记。在当代社 会,如果能够事业成功,家庭幸福,那自然称得上是“圆满”,但那只是个人的小成就。要取得真正的大成就,就需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间疾苦,并能够用自身 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改善人民福祉。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不达”的话,只要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来“小济天下”,也算是大成就。武侠作家金庸曾经借 郭靖之口说过:“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敬我为国为民、奋不 顾身的助守襄阳……只盼你心头牢牢记差‘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交大的学子应该有这样的气概来做一名“侠之大者”,这就要大家将眼光不能中盯 着实验室和书本,放眼观察和思考我们周边的社会和世界。真正的名士高贤如诸葛孔明者固然可以隐居茅庐,但当艺成出山之时,早已做到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在象 牙塔中求知进取的学子们,也应做到胸怀天下,心系国家。

我尽量引导同学们能够将目光投入到社会中,比如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寒暑假返回家乡的时候关注家乡的发展和社会的风气等。另 外,我还鼓励他们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支教活动、探望孤儿院活动等。不过我也常常让他们在关注社会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同学们毕 竟阅历尚浅,非常容易不加选择的接受所看到的观点,可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不进行独立的思考,很容易陷入盲从的境地。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时代,某些 极端的、非黑即白的观点很容易在网上迅速流传,而各种参差不齐的人也都能很容易的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进行甄别,难以明辨真假。也许在最开始,同学们自身思 考得出的观点会比较稚嫩,但是多思考、多观察,慢慢地就能有成熟的、深刻的认识。

以独立思考的精神来关注社会,是交大学子在现阶段应该做到的,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之一。

出世与入世

所有同学在交大的学习生涯结束之前,基本都会面临一个抉择:是选择进入科研界还是实业界。选择科研界即通过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甚至出国深 造之后,进入国外或者国内高校等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选择实业界则相反,进入公司等盈利机构从事相关科学技术产业化的工作。我将前者称之为 “出世”,因为从事科研工作需要的是超越世俗的静心和执着;后者相对而言称为“入世”。经常有同学为之苦恼,来询问我的意见,我的观点是:各有利弊,要结 合实际情况来做出最优的选择。

从事科研工作,特别是基础性工作,非常枯燥,研究周期较长,需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才能出成果;优点是工作环境相对单纯,工作有成就感。如果是具 备理想主义的气质、具备恒心和毅力、我建议应该在科研机构工作。另外,如果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则表明已经在本学科中花费了近十年的学术训练,最佳的选择 也是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

而进入公司从事科学技术产业化工作,除了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能够精确地感知市场的脉搏、懂得倾听客户的需求、凡事优先从成本效益的 角度考虑问题。现在的本科教育和硕士教育基本上还属于通识教育,力求广度而不是深度,因此本科同学和硕士同学毕业之后进入公司等盈利性机构工作也是较好的 选择。

总体说来,两种方式的工作都能够体现出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适合每个人的情况。但是我建议同学们应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等特点,尽早地 选定自己将来希望从事的事业路径,而不是等到硕士毕业前才考虑读博还是工作,或者博士毕业之后才觉得原来当初的选择未必适合自己。“出世”和“入世”所需 要的个人条件是不同的,明确目标之后,就能够少走弯路,在学生阶段就要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者小传

邱卫东,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安全工程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院长助理。主讲信息安全工程学院信息安全数学基础、密码算法基础等课程。现任上海市计算机司法鉴定专家、国家CNAS电子数据鉴定能力验证专家。 1995和1998年分别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学士和密码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软件工学博士学 位;2001年11月至2004年1月,在德国 FernUniversitaet 通讯系统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邱卫东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取证、密码分析破解、密钥防护及电子信息对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了科技部863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在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相应的科研成果并在相关重要部门得到推广应用,包括电子邮件取证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在该取证领域的空白。

访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