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柱先|未来从这里起航

浏览数:0


练柱先

宁夏回族选调生

心路历程

非常有幸获此殊荣,在此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与大家共勉。我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届博士生练柱先。时光飞逝,博士生涯已接近尾声,回想自己多年博士生活的点点滴滴,既有失败时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每个点滴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纵然有太多的不舍,但我对未来更是充满期待!毕业后,我即将进入宁夏基层工作,开始我人生的另一个新的旅途。

2014年我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博士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参与空间信息网络重大研究计划的培育项目“面向宽带移动通信的平流层大规模MIMO用户接入关键技术”。我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平流层MIMO信道模型,研究影响平流层MIMO空时相关性函数的关键参数。我的博士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经历了许多挫折和仿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凡事只要能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会好走许多,难就难在怎么迈出第一步。第一篇论文的投稿历程使我终身难忘,由于是初次投英文文章,导师蒋铃鸽教授让我投稿至Chinacom,结果很令人伤感,第一次投稿遭到了拒稿。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修改,投稿至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论文依然遭到了拒稿。经连续两次拒稿,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几乎把自己给压得喘不过气来。想一想自己未来的博士之路,心里难免产生更大的焦虑与不安,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博士生涯路在何方。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放下浮躁,丢弃懒惰,放空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容易被外物诱惑的双眼,放淡轻易去八卦的嘴巴,静心做该做的事,用心做能做的事。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冷静下来,理一理焦灼的思绪,背起沉重的行囊,再次起航。过连续两次的论文拒稿,我开始不停的反思自己论文的出发点和主要创新性,并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了第一篇论文。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第一篇论文自己已经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就这样夭折了。

有了第一次投稿失败的经历,我对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调整,非常有幸我中了第一篇IEEE ICC国际会议。IEEE ICC是通信类的旗舰会议,此次会议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经费资助。在ICC会议上宣读论文《A Novel Multiuser HAP-MIMO Channel Model Based on Birth-Death Process》,参加该次会议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经过这次会议,得以目睹诸多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学到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场休息期间,我们能够与参会者交流,更让我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在开会间隙的交流,不仅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少收获,还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而且此次会议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国外研究者的交流,还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我在公共场合更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此次会议,我迫切的感受到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英语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其他国家的学者,才能从他们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处,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参加IEEE ICC国际会议,我对自己的论文研究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从ICC国际会议回来之后,对先前的工作加以扩展,书写成了一篇期刊文章。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期刊审稿比较严格,创新性要求较高,时效也比较快,导师建议投稿至此期刊。即使不中,通过审稿人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次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之前虽然中过ICC国际会议,但是期刊的要求明显要比会议高出许多。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2016年8月17日),收到了第一轮审稿意见,状态是“Resubmission Allowed”。一共有四个审稿人,第三个和第四个审稿人的意见比较尖锐,他们提的一些问题很难回答。现在还依稀的记得和导师讨论审稿人意见的场景,经过和导师的多次探讨,使我对论文的基本概念把握的更加准确,也对审稿人的真正意图理解的更加透彻。尽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遗憾。经过两个月的反复修改,较初稿,论文几乎是换了一篇文章。在论文返回去之前,导师和我都有一些疑问,论文改动太大。一个月之后,第二轮审稿意见修回,状态是“Minor Revision Require”。现在依然记得一个审稿人在审稿意见中写道“I appreciate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authors to improve the paper”。很有幸我第一篇期刊文章的顺利发表。以一篇期刊文章投稿到录用过程是曲折的,也是比较艰辛的。但是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很珍贵的,它让我学会成长,学会如何对待审稿人的意见。这样一个过程也是我人生一个很宝贵的财富。

经历了第一篇会议和第一篇期刊论文曲折的过程,我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后面论文的写作也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我博士生涯的最后两年时间,我又比较顺利的中了四篇SCI期刊。用了五年时间,结束了我的博士生涯。在交大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我不算优秀,但是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我认为自己已经是很幸运的!在攻读博士期间,蒋老师一直在科研上给予我指导、帮助和启发,鼓励我不断的进取和探索。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教授,对我的研究工作和论文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现在依稀的记得和蒋老师讨论我第一篇期刊论文的场景,经过与蒋老师的多次探讨,使我对基本概念的把握更加准确,也有幸第一篇SCI期刊论文的顺利发表。蒋老师严谨的治学、随和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都是我今后学习的楷模,并将使我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终身受益。

在我博士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宝贝女儿出生了,女儿的降临给我带我了一定的压力,但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动力,因为有她的存在,我在学校的时间里更加努力的做课题研究。因为有宝贝女儿的陪伴,我的博士生活变得多彩。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妻子,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妻子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感谢母亲在我攻读博士期间辛勤的付出。

五年的博士生涯即将圆满结束,我也即将开始一个全新的征程,迎接一个新的挑战。这五年的经历无论成败与否,无论得失与否,都将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一笔用来丰富人生的财富。未来在这里起航,驶向遥远的远方。


心路历程

非常有幸获此殊荣,在此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与大家共勉。我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届博士生练柱先。时光飞逝,博士生涯已接近尾声,回想自己多年博士生活的点点滴滴,既有失败时的泪水也有成功的喜悦,每个点滴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纵然有太多的不舍,但我对未来更是充满期待!毕业后,我即将进入宁夏基层工作,开始我人生的另一个新的旅途。

2014年我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博士一年级的时候,我开始参与空间信息网络重大研究计划的培育项目“面向宽带移动通信的平流层大规模MIMO用户接入关键技术”。我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平流层MIMO信道模型,研究影响平流层MIMO空时相关性函数的关键参数。我的博士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经历了许多挫折和仿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凡事只要能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会好走许多,难就难在怎么迈出第一步。第一篇论文的投稿历程使我终身难忘,由于是初次投英文文章,导师蒋铃鸽教授让我投稿至Chinacom,结果很令人伤感,第一次投稿遭到了拒稿。根据审稿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修改,投稿至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论文依然遭到了拒稿。经连续两次拒稿,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几乎把自己给压得喘不过气来。想一想自己未来的博士之路,心里难免产生更大的焦虑与不安,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都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博士生涯路在何方。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放下浮躁,丢弃懒惰,放空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容易被外物诱惑的双眼,放淡轻易去八卦的嘴巴,静心做该做的事,用心做能做的事。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冷静下来,理一理焦灼的思绪,背起沉重的行囊,再次起航。过连续两次的论文拒稿,我开始不停的反思自己论文的出发点和主要创新性,并做了一个决定,放弃了第一篇论文。当时做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毕竟第一篇论文自己已经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就这样夭折了。

有了第一次投稿失败的经历,我对论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调整,非常有幸我中了第一篇IEEE ICC国际会议。IEEE ICC是通信类的旗舰会议,此次会议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的经费资助。在ICC会议上宣读论文《A Novel Multiuser HAP-MIMO Channel Model Based on Birth-Death Process》,参加该次会议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经过这次会议,得以目睹诸多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学到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会场休息期间,我们能够与参会者交流,更让我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对于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且,通过在开会间隙的交流,不仅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有不少收获,还学习到一些有益的科研方法和策略。而且此次会议涉及很多国家和地区,通过与国外研究者的交流,还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让我在公共场合更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此次会议,我迫切的感受到熟练的英语口语交流水平对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英语的交流,才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其他国家的学者,才能从他们的交流中得知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处,才能获得更广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参加IEEE ICC国际会议,我对自己的论文研究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从ICC国际会议回来之后,对先前的工作加以扩展,书写成了一篇期刊文章。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期刊审稿比较严格,创新性要求较高,时效也比较快,导师建议投稿至此期刊。即使不中,通过审稿人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次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之前虽然中过ICC国际会议,但是期刊的要求明显要比会议高出许多。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期间(2016年8月17日),收到了第一轮审稿意见,状态是“Resubmission Allowed”。一共有四个审稿人,第三个和第四个审稿人的意见比较尖锐,他们提的一些问题很难回答。现在还依稀的记得和导师讨论审稿人意见的场景,经过和导师的多次探讨,使我对论文的基本概念把握的更加准确,也对审稿人的真正意图理解的更加透彻。尽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遗憾。经过两个月的反复修改,较初稿,论文几乎是换了一篇文章。在论文返回去之前,导师和我都有一些疑问,论文改动太大。一个月之后,第二轮审稿意见修回,状态是“Minor Revision Require”。现在依然记得一个审稿人在审稿意见中写道“I appreciate the efforts made by the authors to improve the paper”。很有幸我第一篇期刊文章的顺利发表。以一篇期刊文章投稿到录用过程是曲折的,也是比较艰辛的。但是这样一个过程也是很珍贵的,它让我学会成长,学会如何对待审稿人的意见。这样一个过程也是我人生一个很宝贵的财富。

经历了第一篇会议和第一篇期刊论文曲折的过程,我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后面论文的写作也有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我博士生涯的最后两年时间,我又比较顺利的中了四篇SCI期刊。用了五年时间,结束了我的博士生涯。在交大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我不算优秀,但是以五年的时间完成了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我认为自己已经是很幸运的!在攻读博士期间,蒋老师一直在科研上给予我指导、帮助和启发,鼓励我不断的进取和探索。作为一名治学严谨的教授,对我的研究工作和论文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现在依稀的记得和蒋老师讨论我第一篇期刊论文的场景,经过与蒋老师的多次探讨,使我对基本概念的把握更加准确,也有幸第一篇SCI期刊论文的顺利发表。蒋老师严谨的治学、随和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都是我今后学习的楷模,并将使我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终身受益。

在我博士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宝贝女儿出生了,女儿的降临给我带我了一定的压力,但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动力,因为有她的存在,我在学校的时间里更加努力的做课题研究。因为有宝贝女儿的陪伴,我的博士生活变得多彩。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妻子,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妻子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感谢母亲在我攻读博士期间辛勤的付出。

五年的博士生涯即将圆满结束,我也即将开始一个全新的征程,迎接一个新的挑战。这五年的经历无论成败与否,无论得失与否,都将是我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一笔用来丰富人生的财富。未来在这里起航,驶向遥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