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雯:交大女儿,军中绿花
杨丽雯:交大女儿,军中绿花
军中梅蕾方初绽,
婷婷袅娜姿超凡。
今星古月明空照,
木兰易妆文武全。
这首诗是杨丽雯在部队时为送别中队的班排长们而作的,简朴的诗句暗含了中队全部十二位班排长的名字,也寄托了她对自己这段特殊的人生经历的难舍情怀。从校园到军营,她从一个柔弱的上海小姑娘蜕变为保家卫国的战士,她用刚毅代替柔美,用坚守诠释责任,青春的年华因为有了绿色的记忆而越发闪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朵军中的绿花——杨丽雯。
决心
即使到了今天,每当别人得知杨丽的从军经历,都不免脱口而出:“你为什么要去当兵呢?”其实,这是她自身严谨守纪的个性和从小的家庭熏陶使然。
在日常生活中,她尤其重视规章制度。初入大学时,面对各色的社团组织,她选择了加入校团委和院学生会,原因是在这些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组织中,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年的学生工作使她积累了一定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进一步培养了她在集体生活中活泼大方的性格,为她的军旅之路打下了基础。
此外,由于父母的工作性质,她从小便对军队有着向往。而在她决定应征的时候,相比有些家长不愿孩子吃苦而不应允的情况,杨丽雯的父母大力支持,使她毫无后顾之忧。值得一提的是,军训期间深厚的教官情、战友情,简单朴素却充实规律的生活,更让她对军营生活充满了憧憬。
因此,当征召世博女兵的消息传来,杨丽雯毅然报了名,面对周围老师同学们的惊讶和不解,她信念坚定,因为她明白: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恐怕此生都不会和军营再有交集;况且正值世博盛会,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自己能奉献的,就是这最好的年华。怀着这份简单的初衷,杨丽雯顺利经过了层层筛选,与本校另外21名女生一起,成为了2000名世博女兵的一员。
责任
进入部队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从一名女大学生到武警战士的身份转变,而这一转变,主要在最初三个月的新训中完成。
2011年的冬天,在杨丽雯的记忆中特别寒冷。大训练场周围空旷而无屏蔽,从内到外统一的制服抵不住刺骨的寒风,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要求也同一般的男兵部队一致无二:正步定腿一条腿一定就是半小时,要求稳定如初;全大队一起站军姿,要求三个小时纹丝不动。每每训练到最后,大家的手都冻得没了知觉:不管是立掌、八字掌还是虎爪,全是一个手型;起步摆臂练习手指频繁与裤子上的粘扣摩擦,磨出了血还是一无所知。更别提顶着风跑三千米,觉得空气冷得让人不想呼吸。
严苛,但也令人振奋。
因为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不仅是生理的,还有心理的。
最深刻的思考是关于“责任”——这个作为学生的自己从未思考过的命题。
在队列里,没有“我”,只有“我们”。因此,每一个人都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因为不仅要为自己负责任,更是对一支队伍,一群战友负责。
训练的意义,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执行后期的世博安保任务,承担起作为“世博女兵”的使命义务。因此,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新兵集训和专勤专训的任务,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果说部队生活已经让杨丽雯体验到了辛苦,那么在世博执勤的日子,三班倒的作息更让她对军人义务的践行有了深刻认识:轮到早勤,早上四点天际微微发白之时,她和战友就要起床到岗,十二点接哨回到营地吃饭,然后紧接着是如常进行体能训练。有时候轮岗到午勤,十点钟的午饭结束必须马上出发,而到了园区,一站就是六个多小时,没有休息,不能松懈;轮到晚勤,回到营地的时候经常已是月上中宵。
6个月的世博会,天天呆在世博园,平均每天上岗五个小时,杨丽雯就站在入园速度最快的VIP通道口,却从来没有一次真正进入世博园好好游览一次。唯一的一次是在世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部队突然通知可以进园区游玩,于是姑娘们穿起了入伍以后再没穿过便服,进入了那个她们为之奋斗了一年,却始终没有机会好好看一眼的园区。杨丽雯说到这里笑了,笑的很欢畅,她的确应该欢笑,因为她们圆满完成了这一次战斗,为祖国、为人民站好了一班岗!
征程
当提及军营生活给杨丽雯对来的最大收获,她说道:“应该说一共三样,一辈子的战友,一整年的锻炼,一个人的责任。”
责任是杨丽雯军旅生涯的关键词。自己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自己已经承担了怎样的责任?从个人角度看,你是否认真对待了每一个新的日子,是否一点点进步一天天成熟?跳脱个人,融入社会,你又是否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点什么?这些都是杨丽雯在军队里的思考。
也正是因为如此,退伍复学后,她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招募各方宣传骨干,筹建了电院学生记者团;对待专业课学习踏实刻苦,乐学好问,和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获得学校及企业专项奖学金;日常生活中开朗乐观,乐于助人,作为党员在各方面起到了先锋表率作用,获得了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
绿色的军旅生涯短暂而难忘,她砥砺了杨丽雯,在她的生命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而眼前,蛮长的人生征程刚刚展开,在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中,我们相信,经过军营的淬炼,她一定能够抵挡外部的风雨,坚守心底的准则,在责任和奉献中绽放最华美的光彩。
Copyright© 2011,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