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事务

当前位置: 研究生求职心得

阎鼎: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电能

[ 2014年2月15日 ]

        我们总是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总是说着白驹过隙。是的,转眼间我已经25岁了,我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我将挥别我的学生时代,真正地步入社会,真正地独立,真正地将自己的所用贡献于社会。站在这个人生重要的转折路口,回忆曾经走过的路,一路上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委屈也有挫折,有幼稚天真的幻想也有远大的志向和高远的目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跳动的音符编织着我美丽的梦想和绚丽的生活,编织成我多彩的学生时代。

        研究生阶段我继续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专业学业,在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深造,立志于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初入大学,我对电气这两个字认识并不深刻。经过本科的学习,我对电气这两个字的涵义有了一步一步深入的了解。原来这是一个这么深奥的学科,里面包含着如此多的知识。深入地学习使我更加喜欢这个学科。此时,我立志要将电气行业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做一名优秀的工程师。为了达成这一志向,我通过平时的努力,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免试直升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继续我的专业学业,拓展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研究生阶段的学业毕竟与本科阶段的学业有不少的差别。在经过一段适应期后,我发现了这一不同,并努力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一差别。首先,本科阶段,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考核,并取得优异成绩,就算学业的成果。但是在研究生阶段,不仅要通过课程考核,而且要跟随导师,做一系列的科研、工程项目。真正学以致用,通过项目实践,来达到知识的积累并创新。第二,本科阶段的主要人际交往集中在班级内部,相对单一。进入研究生阶段,除了班级生活以外,实验室的生活更是占据了平常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实验室中有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有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在这样一个年龄差距比班级大得多的大家庭中成长,也使自己成长很多。

        在学习方面,我刻苦努力,虚心好学,对于专业知识兴趣浓厚,善于思考和分析,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在大学期间一直排名专业第一,获得了一次国家奖学金、三次特等奖学金和校级优秀学生等荣誉。在研究生期间,我两次获得二等奖学金,并获得了一次校级三好学生的荣誉。我的英语基础良好,已获得了上海市中级口译与大学英语六级证书。在计算机方面,已获得了C语言二级证书,并熟练掌握Matlab的使用。

        在科研工作方面,本人在研究生阶段主要研究了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与配电网接线模式。在“零碳输入目标下的全岛智能电网总体方案研究”这一课题中担任项目负责人,统筹协调该项目各块内容的推进工作,负责研究中压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部分的理论建模与算例验证。另外本人还负责了《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电能质量概论》书稿的审稿、校对工作。已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第一作者论文《规划阶段含微网的配电网电能质量评估》,另有一篇论文《基于最大准入容量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已投稿。

        在学生工作方面,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担任了上海交大微博协会运行部部长职务,工作认真负责。此外,在担任2012年暑期上海交大赴法游学队长期间及时圆满地完成了领队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在2010年6月,本人光荣地成为了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期间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世博园C片区L5轮渡口问询,轮渡口、公交候车站的秩序维护工作。

        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涯已接近尾声,掐指算来,进入程浩忠教授实验室已将近三个年头。在这求学过程中,我既体验过成功、欢笑,也体验过挫折、郁闷。但是无论生活的酸甜苦辣,在这苦苦奋争的两年半时光里,我收货颇多。这些收获,也必将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一路走来,我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倘若没有你们的支持、鼓励、帮助甚至批评,我也无法如此顺利完成我的学业。

        感谢父母,是你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在如今这个生活成本颇高的时代,你们使我免受经济上的困扰,给我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撑,让我能够专心于学业与个人兴趣。谢谢!

        感谢知名电力系统专家,我尊敬的导师程浩忠教授。您将我领入电力专业的大门,给了我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与良好的课题平台,使我有大量机会接触、学习、研究、负责数个来自科技部、华东电网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等涉及配电网规划、接线模式、电能质量的科研、工程课题。在您的指导下,我的专业知识快速增长,专业眼界大大拓宽。您两年半来的悉心指导,让我受益良多。谢谢!

        感谢我亲爱的女朋友马悦小姐。你我相识于2001年的秋天,相恋于之后的某年某月某日,至今已相识将近13个春秋。在我硕士学业的两年半中,你给与我坚定的支持与鼓励。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总是带给我正能量,使我充满自信。同时,在这两年半的时光中,由于课业繁忙,我能陪伴你的时间有限,使你不免孤单。对此,我也感谢你的理解。我相信今后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感谢实验室的师兄张立波、田书欣、厉达、何吉彪,在我遇到学业、科研难题的时候,你们都会为我出谋划策。你们的指导使我事半功倍。感谢同届的卢山、刘杰锋、张沈习、李萌、宋越、张翔、郑真、马晔晖,读研过程中,我们一起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互相勉励、互相支持。这两年半中我们共同成长。感谢博士生洪少云,你与我分享工作的经验,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良多。感谢师弟夏耀杰、谢潜、方略、王宸、梅红兴、张益飞。感谢少时的同窗好友徐伦、林立勋、金逍、王世彦。

        感谢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对你们,我始终感念在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为了梦想不断努力,最终梦想一定会变成现实。我会继续在电力行业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前进,为我国的电力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访问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