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 人物风采 >  人物专访

【先进党员】电气系党总支——严正

[ 2012年6月29日 ]

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发出我们交大自己的声音”,这是记者在采访严正教授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电气工程是近几年的热门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研发中心的建立,也让这个学科越来越引人注目。在这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作为系主任,做出的每一个抉择,都会对学科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是严正教授一直以来的坚持。

 

放弃与收获

 长期以来,交大的电气工程系在电力工业界有较大的影响力,但承接国家级纵向项目方面的能力不够强,较多是配合或参与其他院校为主的国家级项目申请工作,制约了我校电气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影响力。2011年年初,出于学科发展的长远考虑,严正教授放弃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共同申请科技部973项目的机会,带领我校电气工程学科的骨干教师首次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牵头单位申请国家科技部973项目。交大本系里的院士并不是在这个研究方向的,如果参加由其他大学领导的团队,虽然参与进973项目的可能性很大,但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做项目,而且这种被动的局面会持续很长时间。

“从整个学科的角度出发,我作为系主任,还是选择站出来自己去牵头,哪怕申请不成功,也没有关系。在竞争的主战场里,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这是当时早就想好了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有所放弃,参与进项目的概率可能会变小,但从长远角度看,这种放弃也是值得的。这是我们系迈出的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其中最难的环节,是联系公关其他相关的大学和机构一起共同申请,这是交大电气工程系第一次牵头申请973项目,在许多方面都要摸索着前进,除了事 务繁多,时间更是紧迫,只有一个月。严正教授回忆道,“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完全是住在宾馆里的,做了大量工作后睡一会,半夜里醒来又会接着去完成某项工作。那段时间已经完全没有作息规律了。”

虽然973项目没有申请成功,但在整个过程中,系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在科技部的863智能电网项目的申请中取得突破,以严正教授为主的团队主持的科技部863主题项目获批。电气系还以上海交大还以主要参与单位获批863项目7项。为在新形势下提升电气学科水平、扩大我校电气学科的影响、重振电气学科的辉煌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教学与科研

 来交大前,严正教授有过较长时间的海外研究经历,因此很注重根据电气工程系的实际情况,借鉴海外高校有益的科学管理理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制定考核体系、教师年薪奖励政策等方面,他首先将自己放在普通教师的位置,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提高了系里工作班子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在教学和科研这两方面上,他也是一直保持高度重视、亲力亲为。他承认,这两方面有时会互相矛盾。教授承担某项目时,会更多地关注科研、社会公关等方面,相对地在教学工作上会减少精力的投入。而青年教师们正值创造力最旺盛的时候,却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被备课所占用。他提倡老教授们多为本科生上课,“本科生接触的都是一些比较难的基础课,需要比较有经验的老教授们去指导。“而他自己也在坚持着每年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他印象最深的是09年为大三的学生上的专业课。那是一个合并后90人的大班,每次在课堂上都会有学生主动提问,学生们的主动思考、师生交互的活跃的课堂气氛,让每次上课都成为一种期待,期待今天学生又会抛来怎样“犀利”的问题,期待今天又会迎接学生怎样的挑战。至今,回想起那学期的课,严正教授还是会大呼过瘾。

当下与未来

 严正教授还一直负责着交大在北京地区的招生工作,在2011年北京地区取得第3名的成绩。虽然身为系主任,但他还是和其他老师一起工作在招生第一线。他觉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产生一种信赖的感觉,对其他招生老师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本科生生源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它并不只是09年交大平均分多少、10年平均分多少这样的数字而已,它的影响可能会是在二三十年后才现出来,那时学生们会成为社会或学校内部的中坚力量,生源质量的影响就会凸现出来。”

当然,招生工作中也发生过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在高校如云的北京,有些家长甚至没听说过上海交大,仅以为就是研究交通的大学,对着交大宣传板上的较高的录取分数段往往咋舌不已。对此,严正教授也很无奈,上海交大在北方的知名度确实不如南方响亮,也意味着他们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不断进行学科建设,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交大在全国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听到上海交大的自己的声音,让更多的人知道,上海交大是一个值得让优秀学子们寄托梦想、付出青春的地方。

 

 从平凡的教授岗位,到管理90余名教职员工及千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电气工程系主任岗位,一路走来,严正教授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道路。独立而理性,探索发展之路,让交大的声音响彻天际,为更多的人所听到,

 

    严正(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电工与计算机科学系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学位。1991年至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工作,其间曾出访日本茨城大学系统工程系(1995-1996)与美国康乃尔大学电机工程系(1997-2001),香港大学电机与电子工程系(2001-2004)。从20049月开始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曾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动态分析与计算,最优化理论在电力市场的应用。

整理人:杨艺

访问数量: